心靈園地

     本期主題:自殺事件後的自我照護

 一件校園或社會自殺案件的發生,影響到的常不只是當事人的親朋好友、處理過程的人員、現場目擊者,更有甚者是在每個人的心中或大或小的造成一波波的漣漪,這是因為有些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多少會遭遇到不能解決的挫折而萌生過自殺或自傷的念頭,或是被引發了過往的傷痛。於是乎常見的反應是指責當事者或是把當事者自殺的原因單純化,然後把矛頭指向那個「害」當事者自殺的原因,似乎只要我們可以把當事者自殺的「邏輯」弄懂了,就可以防範下一個案件發生,或有「A因為B,所以自殺;那我只要確定我(或身旁的人)沒有B,我(或身旁的人)就不會自殺」的想法。

 

 其實這樣的期待常是令人失望的,暫且放下人們歸納出的原由及資訊來源是否正確,這樣想急於找出原因的心態其實是反映出了人們對於死亡的恐懼,及對有人「願意放棄生命,面對死亡」的困惑。其實就一件自殺案件發生後,一般人應就自我的生活及人際支持系統作一番檢視,並建立至少一個的緊急求助支持系統(: 若遇心情極度低落或有自傷/自殺想法時可以聯絡到,並立即提供幫助的對象名單),即可減輕此類焦慮。不妨問問自己最近是否心情憂鬱、有困擾煩心的事情無法自行解決、與親近的親朋好友較疏離,或是生活上有任何重大的改變而造成睡眠、食量及運動量的改變,自覺到以上的任一項都應該就該項困擾尋求親友或專業上的幫助,如助人專線或專業醫生,不宜在心裡有困擾的狀態下自行尋求解決方式及鑽牛角尖,如此即可降低因自殺事件引發的心理衝擊,並照護到自我心靈的健康。

 

              撰文者: 諮商輔導組郭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