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四年度經濟學
一、凱因斯學派(Keynesian)的總體經濟理論(Macroeconomic Theory)論述一個國家或經濟社會(Economy)總生產值(GNP或GDP)的決定因素(Determination of Income, Output and Employment)。
1. 是用什麼程式架構(Model)建成?包括那四項?試詳述其重要論點,並充份討論。(10%)
2. 其論點和古典學派(Classical)之主要同、異為何?(10%)
3. 代表凱因斯(John M. Keynes)個人對當時歐洲經濟社會的觀察後產生的心得,其理論對研讀經濟學的後人有什麼重大的影響?包括中央政府經濟政策的決策和施行者。(5%)
二、"通貨膨脹"(Inflation)和"失業問題"(Unemployment)是任何經濟社會必須面對的雙生兇魔(Twin Evil),從經濟理論的觀點,闡述古典學派和凱因斯學派:
1. 對通貨膨脹成因的解釋和不同點。(10%)
2. 對解決此兩問題的方法的不同點。(10%)
3. 以台灣現況來說,那個問題比較嚴重?為什麼?台灣的淒苦指數(Misery Index)估算是多少?(5%)
三、採用語詞及圖例(Graphs)解答下列問題:所有圖例必須詳加註釋
1. 在"完全競爭"(Perfect Competition)的市場內,市場售價(Market Price)及交易量(Quantity)係如何決定?達成均衡(Equilibrium)後,那些因素可使其變動?(10%)
2. "完全競爭"的企業生產者(Firms or Producers)在短期內(Short-run)如何才能達到最高利潤(Maximum Profits)的產量(Optimal Output)?(15%)
四、解釋及區別下列名詞:每一名詞五分:
1. 產量報酬遞減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和產量與規模關係(Return to Scale)
2. 完全競爭(Perfect Competition)和少數獨佔(Oligopoly)
3. 短期(Short-run)和長期(Long-run)
4. 固定成本(Fixed Coat)和流動成本(Variable Coat)
5. 正常商品(Normal or Superior Good)和劣性商品(Inferior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