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home.gif 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F:\mail.gif E-mail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

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日前表示,「蔣經國時代對於政府官員操守及政商關係的嚴格規範,應該成為台灣政治的典範,值得所有執政者學習」。他認為,「歷史人物的功過自然有定案,蔣經國已經過世這麼久,至少在他的晚年,對於台灣的貢獻目前看來還是功大於過,甚至晚年時也沒有什麼過可以講」。他的基本看法是、「錯的地方要指出來,但那個時代的優點也一樣要指出來」、「蔣經國對台貢獻是功大於過」。

由於柯文哲的選戰策略是所謂的超越藍綠,因此,希望能向尊崇蔣經國的藍營選民示好,那是可以理解的;另外,儘管綠營支持者有強烈的反彈,倒也不可能飛過河投票給國民黨的候選人連勝文,因此,即使被臭罵一兩天,算本土選民氣過就算了。只不過,柯文哲似乎不願意放手,繼續大談「藍綠和解」,強調「蔣經國時代沒有複雜的政商關係、也沒有權貴世襲」,也就是說,蔣經國還有借古諷今的利用價值。

政治人物的言行原本可受公評,特別是已經過世者的歷史定位。蔣經國是蔣介石的公子,如果不談他早期在中國的贛南新政、或是上海打老虎的事蹟,一般人對他的印象是行政院長內的十大建設、以及擔任總統時展開的政治自由化;至於白色恐怖時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應負的責任,迄今未有通盤的檢視。二十多年來的民主化,長期禁錮的心靈驟然解放,原有的規範及制度面對嚴峻的挑戰,當然會有人懷念戒嚴時代的「穩定」,對於蔣經國的選擇性記憶是免不了的。

眾所周知,蔣經國最大的功能是用來打擊李登輝,在共產黨式宣傳下的夏天青年裝、冬天夾克,代表的就是清廉跟改革,特別是對於當年的國民黨非主流派,是用來污李登輝。當時,李登輝在無預警之下真除總統,即使驚濤駭浪中接任陽春的黨主席,也只能在虎口中奮力前進,要不是早年省主席任內與地方派系頭人在省議會建立革命情感,重要關頭才有人在國會力挺。所以,把黑金的帳算在李登輝頭上,當然是一些外省權貴對於失去政權的妒恨,掩飾不了「寧與外人、不予家奴」的心態。今天,柯文哲鸚鵡學舌,只是廉價地在消費蔣經國。

究竟要如何否人物,應該不是採用民間的善惡功過生死錄,加加減減就好,更不是「面對歷史,對就對、錯就錯」那麼簡單。根據柯文哲的說法,蔣經國是瑕不掩瑜,否則,不會被提升到「典範」。問題是,如果官員的操守可以抵掉其他的過錯的話,特別是當特務頭子時的濫捕及酷刑,更不用說美麗島事件、陳文成事件、以及林家血案等等,那麼,毛澤東、史達林、以及希特勒豈不也有值得仿效之處?把所有的過歸咎蔣介石、所有的功勞加在蔣經國身上,那就是如假包換的造神。柯文哲人云亦云,儘管聰明、卻也投機。

蔣經國作為泛藍、或是外省族群的精神領袖,就憑這一點,我們不應該惡言醜化;然而,我們也沒有必要加以神格化,特別是在選舉之際。不管是政黨、還是族群之間的和解(reconciliation),前提是真相、公義,然後,犯錯的一方必須要求道歉,雙方心誠服,才有可能走向和平。陳水扁市長任內拔單小琳為副書長,後者後來選擇退休幫馬英九輔選,阿扁耿耿於懷,其實是未能認清權位不等於效忠、更不用說和解。

這兩天閱讀研究美國國家安全會議的書籍,記載著在1970423日晚上,眾人在會議結束後穿西裝打領帶,趕著去參加台灣副閣揆蔣經國的歡迎晚宴;第二天就發生四二四刺事件,對於為了轟炸高棉焦頭爛額的美國人來說,這當然只是國際政治的小註腳。多年後,主角黃文雄、鄭自財都已經回到台灣,只不過,蓋棺未必論定,到底要如何評價蔣經國,特別是晚年的作為,還有待更細膩的努力。

我們同意英儒洛克所說的,分裂的社會很難民主;我們也相信,大家有不同的想法,應該要嘗試著去瞭解對方。然而,為了選票而美化、甚至於阿諛,那不是正道,反而會被對方瞧不起。話又說回來,如果蔣經國不是權貴,誰是權貴?

 


*民報2014/09/0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