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C:\Users\home.gif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描述: C:\Users\mail.gif E-mail: 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行政院日前公佈『公共債務法』修正草案,限縮台北市舉債的上限,郝龍斌市長立即集出身北市的藍營立委表達憤怒,台中市長胡志強也要求中央政府不要「把五個粟子一起炒」。難得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地方政府放煙火燒錢沒有必要」,卻引來郝市長回嗆「跨年效益大」,而胡市長更反問「讓年輕人快樂一點,錯了嗎」?

市長為自己的市民爭取經費並沒有錯,特別是中央與地方之間的財政關係如何定位,由於我國一向採取單一體制,強幹弱枝、頭重腳輕,在民主化之後,實在有必要作合理的規劃及調整。然而,由於政客基於總統大選的考量,不願意得罪都會區的大票倉,很難出現通盤的改革,大家只好競相爭取較多的統籌款;會吵的人就有糖吃,結果是富者越富、貧者越貧,也就是所謂的「馬太效應」,縣市儼然是兩個階級。

以統籌款制度設計的精神來看,原本有區域發展均衡、劫富濟貧的用意,也就是考量國民都有起碼的生活水準,尤其是水電、交通、以及教育等基本需求,中央政府必須重新分配全國稅收。以加拿大為例,只有最窮的努勒维特、育空、以及西北領地可以分配統籌款,而富裕的卑詩省、以及安大略省不會哭窮,因為他們理解到所謂的公平,是讓弱勢者可以感到安身立命,這才是兄弟。

反觀我們,一向是弱肉強食,特別是首善之都台北,長期仗著是國家的門面,花錢好像是在燒紙錢一般,好好的道路往往無端就刨開重鋪,彷彿是要跟市長的路平專案唱反調似的,而人行道或是公園設施也不時在進行更新,好像預算永遠花不完。其他縣市看了當然眼紅,無不搶著要當直轄市,認為只要灑錢辦跨年晚會、放煙火,就可以天下太平,這是敗家子的自我麻醉作法。

綜觀西方國家著手區域重劃的邏輯,是希望透過整來達到經濟規模,最終目標則是提高效率及治理。相對之下,我們的政治人物要求雨露均不成,轉而盲目追求升格;在國家財政拮据的情況下,政府左支右絀,只能挖東補西,剛升格的直轄市希望落空、而原來的北高兩都也不會滿意。隨著第六直轄市呼之欲出,在總人口不變的情況下,大家都吵著伸手要錢,全台灣乾脆劃成幾個區域性都,這是飲鴆止渴。

釜底抽薪,我們認為朝野必須坐下來好好討論,到底甚麼是合理的地方權限?如果有必要以都會區來帶動發展,尤其是對外擴展經貿、以及跨域治理,那麼,什麼是合理的地方政府規模?接著,我們主張統籌款的分配必須有足以說服人的公式,也就是兼顧人口、面積、以及功能,不能光以稅收來決定數額,畢竟這不是回饋金、而政府不是負責抽頭、甚至於劫貧濟富的過路財神。有錢的大哥帶頭起鬨,老是嚷嚷沒有牛排大餐可吃,天理何在?

其實,包括健保、退撫、以及財政等課題接踵而至,光靠執政黨是沒有辦法解決問題,馬英九總統何不儘快召開國是會議,朝野捐棄前嫌、共赴國難?

 


* 台灣時報2012/11/2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