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ers\home.gif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C:\Users\mail.gif E-mail: 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日前拋出選後籌組「大聯合政府」的訊息,並強調未來的決策會以「協商式民主」的原則來進行。由於我國的民主政治因為藍綠對立嚴重、族群分歧的困擾揮之不去,加上國家定位的看法南轅北轍,以致於政治場域的紛擾不斷,進而造成治理的品質劣。在這樣的氛圍下,有人提出跨黨派的試風球,一般老百姓聽來當然會覺得樂觀其成。

站在國民黨的立場來看,由於兄弟鬩牆,正想盡辦法運作棄保效應,不要說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的嫡系,連本土派國民黨都接二連三遭到曉以大義的壓力,因此,對於蔡英文向非國民黨人士釋出善意,當然氣急敗壞。國民黨提出的反證,是當年陳水扁總統上台後委託唐飛組閣;「全民內閣」終究無疾而終,對外的說法是府院的理念不同,真正的理由則是唐飛面對同志的杯葛,在國會無力幫助政府獲得穩定的立法聯盟,只好一鞠躬下台。

比較令人好奇的是,為何政治學者幾乎是一面倒,異口同聲認為沒有必要組大聯合政府、以及台灣沒有實施協商式民主的條件。前者大體是於教科書的臼,不熟悉其他民主國家的作法,只知道以DIY的方式照表操課,沒有能力學以致用;後者則昧於政治現實,不是生活在雲端、就是習慣以台北的觀點看天下,加上政治立場若非傾藍、就是蛇鼠兩端,當然不相信台灣有可能試驗不同形式的民主制度。

「協商式民主」,應該是指「協和式民主」(consociational democracy),這是荷蘭裔美國政治學者萊帕(Arend Lijhart)在1960年代末期所創,主要是用來描述一些歐洲國家的政治菁英相忍為國,如何採用協商的方式來進行妥協,特別是以大聯合政府來包容重要的政黨,以化解族群、階級、或是宗教衝突,包括奧地利、瑞士、荷蘭、比利時,甚至於北愛爾蘭天主教徒與基督教徒之間的和解,也是依據協和式民主的精神來著手的。

其實,我們一般所了解的民主,在學術上稱為代議式、或是自由式民主,也就是以投票的方式決定誰來主政、以及國家大政的走向,大體而言,就是多數決。儘管是「尊重少數」,然而,真正的運作,往往只是流於口號;少數族群面對多數暴力,頂多只有表達異議的空間,無法透過投票箱來保障權利,自是對民主制度意興闌珊,社會衝突的陰魂不散。

政治學者的傳統想法,是試著讓社會分歧相互切割,特別是族群與階級,儘量不要讓族群的支配性與政治、或是經濟上的控制重疊而強化。不過,社會結構畢竟很難透過人為的工程來進行基因改良,因此,只好寄望菁英出面協商,以達成彼此之間的和解,這就是「協商式民主」的真諦,用來補機械化投票主義的不足。至於是否要採取大聯合政府、相互否決、比例原則、或是地域自治等配套措施,端賴各國的情況來調整,不能硬套,否則,就是在讀死書。,

坦承而言,選民對於政黨之間的你死我活,應該是相當嫌惡、卻又莫可奈何,問題在於社會精英是否願意放手。其實,不只是政治人物的邪惡,當有一群既得利益者高高在上,長期享受在結構上、以及文化上的優勢,不管是紅頂商、或是藝文人士,卻一副瞧不起人的姿態,習於毫不靦腆地把責任推給被欺負的人,這才是協和式民主無法推動的絆腳石。

 


* 台灣時報2012/01/1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