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根據臺灣聯合報公佈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
					
					如果親民党主席宋楚于投入總統選戰,
					
					將獲得15%的支持度,
					
					至於國民黨馬英九的支持度是38%,
					
					民進党蔡英文的支持度是31%,
					此外,民進黨公佈的調查則顯示,
					
					蔡英文領先馬英九1個百分點。 
 聯合報公佈的選前5個月最新民意調查顯示,
					
					明年臺灣總統大選如果是藍綠對決,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和民進党總統參選人蔡英文的支持度並沒有明顯變化,
					
					馬英九仍然以44%領先蔡英文的36%。
 
 不過,
					
					這份調查也指出,
					
					如果親民党主席宋楚瑜投入選戰,
					
					雙英的支持度將同時受到衝擊,
					
					馬英九的支持度降為38%,
					
					蔡英文是31%,
					
					宋楚瑜則有15%的支持度。
 
 聯合報分析,
					
					馬英九能保有領先優勢的原因,
					
					主要是比較受到40至59歲女性選民的支持。至於宋楚瑜的票源,
					
					原本支持馬英九的選民,
					
					有一成六轉向宋楚瑜,
					
					原本支持蔡英文的選民,
					
					也有一成三考慮投給宋楚瑜,
					
					原本不屬意雙英的人,
					
					也有一成四青睞宋楚瑜。
 
 *棄保效應三分天下*
 
 長期關注臺灣選舉的東華大學教授施正峰表示,
					
					宋楚瑜能獲得15%的支持度,
					
					的確令人刮目相看,
					不過,
					
					如果宋確定參選,
					
					將出現棄保效應,
					
					還是三分天下的局面還很難講。
 
 他說:"也就是藍綠兩邊會更加緊繃,
					
					會有棄保效應,
					
					宋楚瑜很可能會被放棄掉,
					
					本來不會投票的人,
					
					因為太緊張了,
					
					只好含淚投給馬英九。"
 
 施正峰教授還指出,
					
					在選前5個月,
					
					如果沒有重大的天災人禍,
					
					或是中國方面的動作影響到國民黨的支持度,
					
					馬英九的勝選機會相對來說還是較高。
 
 蔡英文競選辦公室發言人徐佳青表示,
					
					據瞭解,
					
					中間選民對於宋楚瑜參選的看法相對樂觀,
					
					造成選票轉向,
					
					對民進黨來說是個警訊,
					
					將審慎評估情勢的變化。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趙麗雲表示,
					
					民調在每個時間點都有不同的解讀,
					
					但是這數位給國民黨很高的警惕,
					
					並且會非常審慎的面對。
 
 趙麗雲還指出,
					
					國民黨中央仍然希望國親能共推最好的候選人出來參選,
					
					不只是立委選舉,
					
					還包括總統參選人,
					
					都是持開放的態度。
 
 *第3選擇選民智慧*
 
 親民党發言人吳昆玉表示,
					
					會以平常心看待,
					
					感謝鄉親的支持,
					
					同時也高興看到選民願意在藍綠之外考慮第3種選擇,
					
					展現選民的智慧。
 
 吳昆玉還指出,
					
					有越來越多的人站出來表態,
					
					這和親民黨強調的主體性有關,
					
					對於該黨立委選情也有正面的影響和意義。
 
 此外,
					
					民進黨日前表示,
					
					近兩周針對各縣市的八個指標選區進行了探測試民調,
					
					發現中間選民對於民進党主席蔡英文的欣賞度,
					
					高於馬英九總統,
					
					整體選情的推估,
					
					蔡英文仍然以1個百分點差距微幅領先馬英九。
 
 不過,
					
					馬英九競選辦公室發言人馬瑋國則表示,
					
					民進党慣於操弄民調,
					
					把民調當作選舉策略運用的工具,
					
					然而調查的結果卻又常常不準確,
					
					對民眾來說,
					
					其實是一種疲勞轟炸。
 
						 
 
					
					《美國之音》2011/8/15。
					記者:
					
					張永泰
					
					
					| 
					臺北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