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媒體訪談

 E-mail: 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表面多元 台灣充斥隱形歧視   *


  

 

【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台灣人如果要開個生日聚會、吃吃喝喝慶祝,或是小倆口享受燭光晚餐,絕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高檔的中、西式或日式料理店,讓燈光美氣氛佳的環境為彼此留下美好回憶。

酒足飯飽,看場電影。電影院上映的都是歐美或日系影片,偶有伴隨影星來台宣傳,所到之處並定引起粉絲追逐。外籍影星享受的飯店尊榮禮遇,也會是媒體報導的花絮。

但若稍微思考一下,在台灣為什麼很少會在正式場合時,相約在東南亞國家風味的餐廳?想要觀賞來自印、越、菲、泰等國的藝術與文化展演,機會更是少得可憐?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從民國76年到99年以來,台灣的外籍配偶人數總計,若以日本籍和越南籍比較,日本籍配偶為3,270人,越南籍配偶為84,246人。但無論在官方或民間的各種交流活動中、媒體曝光率,台灣對日本的認識,顯然遠勝於對越南的理解。

片面理解東南亞文化

四方報編譯阮舒婷認為,台灣雖然有8萬多的越南籍配偶,但一般的台灣民眾對於越南的認識仍然很少。雖然政府偶有相關課程邀請民眾認識東南亞國家,但參與者冷清,顯示台灣人對於理解這些來自東南亞籍配偶背景的意願相當低。即使有,也只是少數較為表象的美食活動,更不要談到深度認識文化差異性。

然而,在外籍配偶之前,更早移民到台灣這塊土地的人,本省人、閩南人、客家人,還有最早居住在台灣的原住民各族群,至今仍然有著不同程度的衝突對立。

這次挪威大屠殺兇手布列維克點名稱讚台灣是不搞多元文化的民族國家,讓網友們群情反彈,認為台灣是個有多元文化與多元族群的地方。但有著多元族群,必須要先有尊重與接納,才能繁衍出多元文化。在多元族群互相尊重上,台灣真正做到了嗎?

談尊重 膚色有差異

紀錄片導演馬躍.比吼說,台灣如果像行政院長吳敦義說的那樣「族群和諧」,那為什麼還會發生漢人罵原住民番仔等連串的歧視事件?「在官方,政府搶原住民的傳統領域;在民間,歧視無所不在,這種和諧是假的。」他也問,最近很多部落在辦年祭,但為什麼原住民的年祭放假只有一天,漢人的過年是國定假日呢?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教授施正鋒說,兇手布列維克的說法,正好反映了台灣給國際的部分印象,仍然停留在十分排外且單一語言的國家。至於台灣人對待外籍人士的態度究竟有沒有歧視、是否有接納態度尊重多元?

「對待白人態度很好,對待外勞和東南亞籍外配,歧視就跑出來了。」施正鋒說,台灣還有非常大的努力空間,先有反省改進,才不會再度發生雇主逼印尼外勞吃豬肉的類似事件。至於台灣內部的閩、客、外省、原住民族各族群,彼此之間大小衝突從未斷過,省籍情結在選舉時就會被操弄浮現,更談不上族群和諧。

政府別再感覺良好

政大政大民族系副教授王雅萍則說,執政者不應自我欺騙,應該要盡到改善國家政策之責,承認台灣的多元族群差異的確存在,並且檢視政府團隊不夠努力的地方。「高呼『多元』口號,正是因為台灣不夠多元,長久以來漠視差異存在彼此之間。」

在台灣傳播媒體與網路上,經常可見到「族群」一詞被廣泛使用。但多元「族群」定義,仍要稍做釐清。施正鋒說,「族群」(ethnic group)指的是一群人有著相同血緣、語言文化、宗教,有著共同記憶和經驗。但台灣以中文使用「族群」二字,界定較為鬆散。例如學生族群、同性戀族群等經常被使用,在中文裡的確都通。

 

 

*立報》2011/7/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