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原住民族民族學院院長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E-mail: 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詮釋 *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教授兼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


 

 

  
 

有關「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FCA)的優點,根據馬英九政府的說法,是可以順勢與其他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進而打開台灣的國際經貿空間,這就是「鎖國論」的所持的基調。問題是,由於中國原本就是一隻攔路虎,豈有向放毒的人尋求解藥的道理?因此,與政府友善的學者也必須承認,FTA並不是萬靈丹。

退而求其次,另一種說法是,台灣與中國的經濟關係,不應該再侷限於彼此之間在生產過程的垂直分工,也就廉價勞工的盤算,而是積極前往佈局、搶食對方的內銷市場大餅。只不過,就是因為貪圖方便,不少企業不願意提高本身的競爭力,台灣只好乖乖地永遠倚賴中國。羊入虎口,連老謀深算的許文龍最後都必須低聲下氣,更何況中小企業?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人到底要用甚麼來交換特許權?

好吧,不說飛蛾撲火,對方前來大量採購,總可以吧?表面上看來,中國大大方方地「讓利」,對於台灣整體而言,一家烤肉、三家香,我們當然沒有甚麼好挑剔的。我們過去外交被孤立,對於美國的採購,不去計較品質、還是價格,唯一的目的就是廣結善緣、買個保險罷了。平日大家有來往、交情在,重要關頭之際,國會山莊有人幫我們說話,絕對不是壞事。

同樣地,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養兵千日、用在一時,擺明的就是圖謀「以商圍政」,沒有高深的理論。既然不管是採購哪種產品,都有固定的合作對象,新興財團,不想而知,就是背後有中國撐腰者。此外,由正式貿易所獲得的利益,就是國內選舉的最大挹注,根本不用接受國內法律的規範;從中央到地方,這些人儼然就是對政府的最大壓力團體,毋庸他人染紅。

其實,不只是「政商複合體」要仰賴中國的續命湯,由於選舉時對選民的承諾一直無法兌現,連國民黨政府也把變相的經濟援助拿來當養命酒猛灌。當官員一再以「北韓」的封閉自守意象來恐嚇老百姓,彷彿不簽EFCA 就活不下去了一般,不只是紅頂商人手中最有力的遊說團體,不知不覺中,本身更淪為中國的傳聲筒。

這種「外資、買辦、官僚」之間的「三角結盟」(triple alliance),當然不會在意台灣內部的財富分配的M型化是否會越來越嚴重。智利、以及阿根廷等南美洲國家原本經濟高度成展,是早期台灣人艷羨的移民國度;在1970年代,終究因為內部階級傾軋、政局動亂,軍方發動政變收拾殘局,卻必須付出人權戕害、發展停滯的代價,二十年後,還是無法恢復元氣,殷鑒不遠。

位在一座巨大的活火山旁邊,台灣沒有去處,虛與尾蛇,是大家萬般無奈的選擇。「無事獻殷勤、非奸即詐」的道理,尋常的老百姓都知道。只不過,政府官員似乎是百思不解,還天真地頻頻逼問選民,我們既然可以與美國、以及日本建立密切的貿易關係,為何就是不能跟中國發展更緊密的結合?這種對於中國的基本假設不同,究竟是用利慾薰心、還是國家認同薄弱來解釋?

終究,夾在中國的威脅利誘、以及財團的曉以大義,到底國家要扮演甚麼樣的角色?隨波逐流的代理商、言聽計從的代言人、還是具有自主性的主體?

*《台灣時報2010/4/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