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原住民族民族學院院長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媒體訪談

 E-mail: 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原教白皮書 學者趕得很辛苦*

 

 

 

 

【記者陳威任採訪報導】為了解決原住民教育問題,教育部委託屏東教育大學,集結15位原住民教育學者,共同撰編的原住民族教育白皮書,目前期末報告書已經出爐,月底將前往教育部報告,但是由於執行時間太短,參與學者表示,希望有更足夠的時間來做,不希望僅僅只是幫教育部背書。

在現今教育體制下,原住民族教育問題始終無法解決,教育部於今年4月委託屏東教育大學原住民族教育研究中心,邀集關心原住民教育的專家學者,共同編撰原住民教育白皮書,舉辦兩場公聽會,經過多次修改後,即將在年底到教育部進行報告。

教育白皮書中,包括原住民族教育政策、民族教育、部落與社區教育、族語教育、師資培育、知識與課程安排、科學教育、輔導升學與學習輔導、基礎教育、幼兒教育、技職教育與藝能教育、高等教育與深造教育以及評鑑與考核等13項議題,規劃原住民教育如何提升與改善。

計劃撰寫時間緊迫

雖然立意良好,但是不到半年時間內,除了要整合原住民教育問題外,更要提出未來改善方向,對於參與學者來說,時間可是相當緊迫。

「我曾經問過教育部的代表,到底是想把事情做好,還是只要有做就好。」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授陳枝烈表示,原住民教育是何等重要的事,如果是這樣草率的態度,是不可能有人願意幫忙背書的。

他表示,當初所有參與計畫的作者都曾反映過計劃的時間太短,教育部也允諾會視情況再做延長,所以參與學者才把這視為過度性的階段。

教育白皮書的13項教育主題,是針對學者的專業知識進行分配,但是由於時間不足,所以彼此間的討論不足。陳枝烈以自身為例表示,自己負責民族教育部分,所以從頭到尾就是一個人撰寫,但是這種重要的事情,怎麼可能只依照一個學者的想法?

「如果是要做白皮書,首先應該是要由教育部召開會議,先確認教育白皮書的目標是什麼,先了解台灣的狀況以及國外的案例,再來才針對不同教育階段的面向進行討論,再提出相對應的策略。」陳枝烈說,除了學者之外,還需要納入包括教育部及原民會等官方代表及部落代表的想法,而不是讓學者自己訂目標又自己寫白皮書。

需要後續實踐策略

「一個計畫可能光是琢磨就需要一年的時間。」台東大學原住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熊同鑫表示,對於小組成員而言,平時仍有研究以及課程要忙,半年的時間確實太短。

「小組成員都知道這項工作的重要性,也希望能夠在一切完備下提出,不希望只是幫教育部背書。」熊同鑫說,在時間不足下,只能針對自己認知的部分進行撰寫,所以內容也略顯空洞,還需要有更多時間來與原鄉的教育工作者進行討論。

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施正鋒表示,15位專家學者提出了未來的原住民教育目標,以多元文化的角度來看,跟以往比較起來確實有所進步,但是提出原住民教育問題後,卻沒有提出解決之道,未來如何執行也沒有交代清楚,後續還有待觀察。

 

 

 

*《立報》2009/12/22

 

 

TOP